搜索

产品展示
汽车圈里蒙骗车主的那些谣言全力制止

详细信息

  很多人对车的性能其实不是很了解,买车喜欢看销量,觉得销量越大越靠谱!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家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许多国外闻所未闻的车型,在中国常年高居销量榜前。建议买车找行内人士进行详细了解后再根据自己实际需求进行购买。不要盲目跟风。

  这是一种对汽车安全的误区,有机构对市场上常见车型的钣金厚度进行了对比,发现无论德系车、美系车还是日系车,钣金厚度均介于0.65~0.8毫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厚薄差异。钣金厚薄和车辆碰撞安全无关,只与低速碰撞时产生的损失有关,车辆的被动安全设计只与车架的结构设计、用料以及热处理工艺,才是决定车辆碰撞安全性的第一要素。

  加价这股不良之风是目前很多厂商都在使用的,只要是预感能有销量的车型,先让经销商开始各种加价,营造供不应求的状况,国人追涨不追跌的心态让销量火爆,但这类加价的车辆就一定是好车么?很多加价车的自燃、断轴都不是个案那么简单。

  涡轮发动机真的省油吗?同排量比较,1.4T或者1.6T小功率涡轮不会比1.4和1.6的自然吸气更省油,尤其在市区行驶的实际油耗,往往会大于同功率自吸发动机。主要是在涡轮不能有效介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夏天开空调的工况下更明显。同排量比较,自吸的油耗一定更低。

  同功率比较,一台2.0T的发动机对应的同功率自吸应该是或者2.5L。而涡轮增压的2.0与2.5L油耗基本相当,只是动力爆发区间有所差别,无所谓好坏看更多的是看个人驾驶喜好,相比增压,自然吸气的平顺性和后期维护保养成本则有很大优势。

  过去曾经很重的德系、QY球友会网站美系也在轻量化的道路上发挥甚佳,许多车型重量与日系没差别。忽视的是汽车安全设计的大幅进步,这种进步绝不是靠车重这种不靠谱的指标来衡量。美军坦克曾经在阿富汗遭遇交通事故滚下路基,车身没什么大碍,结果撞击力在没有缓冲的前提下直接传递给了车内乘员,导致二死一伤。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车重不是评价一款车是否安全的直接证据。

  实际上这几年国产的自主品牌汽车在汽车主被动安全研究上都花费了大量功夫,不少企业都投入巨资建立安全实验室,在每款新车投入市场前都进行了大量碰撞测试,并且根据国内的实际道路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加强研究。在微型车和小型车等领域实际上已经与合资车型平起平坐,甚至有所超越。

  对于政治与民族情绪,这里不做评价。但日货就是爱国么?按照1949年以前的情况,日货之后应该是购买国货,那样确实是爱国。可如今却不知怎么就被偷换概念成了购买德货、购买美货就爱国,理由种种就是不选国货。

  当然国内的自主品牌汽车确实有其问题,可靠性和制造水平确实也还有提高的空间。但难道德系车就完美了?不说大众、宝马里装的日本爱信变速箱,日本NGK的火花塞,就国内的各种德系近几年曝出的问题和缺陷来看,买德系并不等于是安心,大众途观DSG的死亡闪烁、途观的自燃让德国鬼子赚钱与让日本鬼子赚钱的区别就在于,让越来越多的人盲目推崇德系,而不是理性购车。更何况国内的大多数日系都是由中国人生产,由中国人售卖,每卖出一辆日系车中国人也要分去整车一半的利润。

  这话要是放到欧洲或美国,或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还是要在有其他测试机构互相参照的基础上,对于中国来说C-NCAP的那个碰撞测试结果,充其量也就是彼此之间对比下,能在C-NCAP中拿高星级、高分应该有国外及格的水准,如果在国内的碰撞测试中都拿不到高分,那车的安全性基本就没法看了,很多车企为了送测专门制造定制版,小编会随便乱说么?

  不少人买车很重视天窗、真皮座椅、N个喇叭这些舒适性配置,要是再没氙气大灯、全尺寸备胎,这款车那简直就是不能看了,舒适性配置几乎成了硬性标准,却对影响到今后用车的主被动安全配置不是很在意。

  正是基于这种消费心理,很多合资车企推出的产品就是各种畸形,没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如ESP)、没有儿童安全座椅接口、没副驾驶安全气囊关闭、甚至连雾灯都减配,就是要有真皮和天窗,舒适性配置高、安全性配置低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汽车配置潮流,Man哥只能说各位睁大眼睛看清,安全配置关系生命安全,真皮、天窗那真不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