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品展示
雨花经开区:筑牢产业发展底座 助力“强省会”战略铺排

详细信息

  夏日的圭塘河畔,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不远处的工业厂房门口,人流如织、车流如梭,时刻升腾着希望与梦想。成立于2002年的长沙雨花经开区便坐落于此。

  这方规划面积23.07平方公里的热土,拥有湖南唯一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长沙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里,长步道、申亿五金、长泰智能等“小巨人”企业拔节生长,科技创新的“雁阵”展翅高飞。

  “‘强省会’是湖南战略、长沙机遇,雨花区将奋勇争先、担当作为,贡献更大力量。”雨花区委书记、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刘素月表示,要把经济大区建设为经济强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科技创新强区、现代国际商贸强区、建筑业强区,加快迈入全国十强。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疫情反复等多重压力,雨花经开区抢抓战略机遇,逆势交出一张亮眼答卷:今年1—5月,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6%,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

  近年来,雨花经开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引进培育各类企业7600余家。数据是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8%,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6%。“一车一人”的产业格局深入人心。

  坐拥两大前沿产业的雨花经开区并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我们正推动‘一主一特’产业格局朝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学及装备、智能生物医疗(药)三大产业集群转变。”雨花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引导产业链向产业集群发展,意味着要主动打破线性发展模式的桎梏,将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等进行深度融合,打造更为立体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以创新链发展为例,雨花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居全市省级园区第一,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拥有省级技术平台28个,科技创新能力呈井喷之势,科研成果转化得到进一步提速。

  “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安全监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化应用、产品研制、系统集成的企业。”唐智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首席科学家唐德尧成功攻克了“广义共振/共振解调”技术,公司抢占国内设备故障检测市场的90%份额,并着手将唐智科技在设备故障检测领域的“天赋”带到长沙地铁5、6号线。

  “目前技术团队占公司总人数60%以上,已拥有专利30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多项。”该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才的加速集聚,当前公司的专利数还在以每年50项的速度增长。

  园区内的另一家企业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拥有工业机器人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研制智能制造机器人的企业,中南智能的产品和技术覆盖了110余个工业场景,居行业首位,也是国内机器人行业实施首台套项目最多的企业。

  据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董事长、工业智能体总经理高狄介绍,中南智能目前正在攻关车间环境与数字孪生体系相融合的前沿技术。

  “仅仅记录产线数据和情况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不完整的,只有把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纳入系统,才可真正在系统中打造一个无限接近现实的虚拟场景,数字孪生技术的效能才能完全显现。”高狄说。

  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创新,产业升级除了讲求自主研发,更追求量产后的质量稳定性和市场经济性,这就使得企业创新的周期更为长久。对此,雨花经开区推出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探索组建“专家服务团” 鼓励创新的氛围、敢于创新的气魄、竞相创新的沃土。

  得天独厚的创新环境下,晓光科技“超高强度钢智能成型”技术、长步道1.5亿像素大靶面工业镜头等一个个具有国内甚至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技术产品相继问世;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湖南大族智能制造研究院、航天光机电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先后落子。

  在金融链方面,雨花经开区采取“小步快跑”模式,相继开展了“金融促上市”“金融促入规”“金融+纾困”等主题活动,帮助长泰机器人、中南智能激光等企业获得专精特新贷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引来金融活水的精心“滴灌”。

  同时,雨花经开区进一步支持创司联合社会投行,跟投申亿精密2000万元、可孚医疗1500万元等。2021年,可孚医疗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省内首次发行募集资金最多的民营企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这给位于长株潭都市圈几何中心地带的雨花经开区赋予了一项新的使命——筑牢“长株潭一体化”桥头堡。

  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主战场,雨花经开区深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率全省之先建设工业地产标准厂房,建成国企中心、创研中心、总部基地等22个工业产业园,长步道、湘能楚天、申亿精密、普斯赛特、可孚医疗等一大批优质企业从这里腾飞。

  同时,雨花经开区以实际行动彰显“长株潭一体化”排头兵的担当,即通过与株洲、湘潭合力打造 “飞地园区”,着力破解地域发展难题。

  “通过在株洲、湘潭设立飞地园区,带动和提升周边城市产业的发展能级,以产业圈辐射都市圈,进而完成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历史重任。”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海波说。

  走进位于韶山市新杨路与荷叶路交叉口的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只见14栋厂房整齐划一地伫立在园区内。“作为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这里将重点承接雨花经开区主特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业。”雨花经开区开发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何为“飞地园区”?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给出了解释: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异地通过共建或托管等方式建设工业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园区。

  “选址韶山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区位优势突出,有利于打造长株潭一小时产业圈。”开发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可引进2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和120家相关联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将成为省内“飞地经济”园区的新高地、新名片、新标杆。

  湖南三匠人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飞地园区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匠人致力于现代最优通风干燥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并与湖南中烟、长泰智能等多家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入驻飞地园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向株洲、湘潭等地开拓市场。”三匠人科技董事长吴震波说,未来将以保温材料、建筑材料以及一种耗能更低、烘干效率更高的技术为株洲、湘潭等地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烘干”服务。

  湖南中新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雨花经开区一家集自动化设备研发、技术咨询服务、专利技术输出、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中新智能将刨槽激光复合生产中心落户在飞地园区。

  “我们将在生产中心设置不锈钢金属刨槽激光复合自动生产线。这条产线对行业具有革命性意义,是全球首创。”中新智能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产线效率比原有工艺提升将近1倍,并且人力从原有5人降低为仅1人,用地面积缩小了50%,“9月底陆续投产后,年产值可超1亿元。”

  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大势下,一批企业完成了对接合作:申亿五金与株洲、湘潭的54家上下游企业在紧固件、标准件等方面形成长期合作;可孚医疗与株洲、湘潭的老百姓、益丰等连锁药房形成了业务覆盖网络;长泰智能充分发挥自身在电子设备集成、操控系统、减速机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长株潭地区本地配套率达到80%……

  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去年12月,雨花经开区率全省之先,发起成立首支亿元规模的长株潭科创基金。据雨花经开区创司负责人介绍,该基金主要面向长株潭区域内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型项目进行投资,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数控机床)、生物医药、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

  在今年一季度公布的2020、2021两个年度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雨花经开区成为全省唯一获评“‘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先进园区”和“营商环境先进园区”的省级园区;在2021年长沙市创新实干督查激励表彰中,其获得4项表扬激励,是获表彰最多的省级园区。

  园区屡获佳绩是企业生意盎然的体现。企业犹如园区的基本“细胞”,“细胞”活力旺盛,园区才能身强体健。

  为进一步激发“细胞”活力,今年来,园区对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梳理,梳理权责清单38项,梳理实施清单86项。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梳理工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指南,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调规和审批同步进行,调规及审批时间平均从1年缩短至6个月左右,项目审批平均提速30%。

  随着园区发展迈向纵深,“绿色”发展理念显得越发重要。早在2020年,雨花经开区便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一大批“绿色”企业落子,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废水回收的企业,中轻长沙旨在帮助各制造业企业完成废水标准排放。“除新疆、西藏、台湾,全国各地均有我们的改造项目。”中轻长沙副总经理万华说。

  为了让制造业企业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轻长沙通过在技术领域的独特研究,让工业废水的价值实现大幅飞跃。“废水中主要含COD、无机盐、重金属等三大污染物。”万华说,对于COD污染,中轻长沙使用技术降解;对于无机盐与重金属,则对其进行提纯回收并作为产品进行二次出售。

  “制造业企业既要算好生态账,也要算好经济账。”万华告诉记者,只有让制造业企业在践行绿色发展道路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制造业企业才更有绿色发展的动力。

  据悉,以新能源电池行业制造企业为例,其产生的工业废水具有高富盐的特性,通过将废水中的无机盐进行回收售卖,8年时间便可收回进行绿色化改造的全部成本。“只有为企业解决了后端排放的难题,企业才能腾出手来抓前端核心工艺。”万华说。

  “小巨人”企业普斯赛特的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生产设备几乎“堆”满了整个房间,数名操作工人在设备之间来回穿梭,通过设备的显示屏观察着产线的“一举一动”。尽管每天能生产5000万颗小灯珠,但普斯赛特的生产全流程无任何污染物、废气与废料的排放。

  除了生产环节很“环保”, 普斯赛特生产的小灯珠更以平均节能超70%与使用寿命超5万小时的优良表现,广泛应用于华菱线缆、航空制造商等众多智能制造车间以及欧普、雷士等智能家装领域,跻身国内行业第一梯队。

  据悉,截至当前,园区共有32家企业完成了清洁审核,晓光模具、智水环境通过了省级绿色工厂认定,普斯赛特等入围2022年绿色工厂创建计划,初步建立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园区应在‘强省会’战略中勇挑重担、勇担使命。”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钊表示,园区通过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监测网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专项行动,着力保护好园区的绿水青山,推动形成产业发展的金山银山。QY千亿球友会app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踏出高质量发展节奏的雨花经开区,必将在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实践中扛起更大担当,彰显雨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