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中心
一份报告读懂跨国公司与中国

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9-01 08:35:25   浏览:

  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产业大迁徙的浪潮中,‌中国凭借原料丰富、‌人工成本低廉、‌土地价格优惠等优势,‌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松下电器、‌马夸特、‌可口可乐、‌大众汽车、‌通用电气等诸多跨国企业利用这些优势,‌选择投资中国并实现了自身的非凡成就。‌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华跨国公司面临着新的考量和选择。‌

  8月28日,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众多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发出“中国声音”,明确表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中国投资的决心。

  一份报告读懂跨国公司与中国。这份源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让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当前的整体要素成本有所上升,‌但其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和高效的管理能效,‌再次成为跨国公司权衡的重要考量。

  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场,来自451家跨国公司的552位嘉宾参会齐聚青岛,‌共同开启关于创新、‌合作与共赢的国际对话,成为全球经济界瞩目的焦点。

  “这届峰会,我们又带来好消息!阿斯利康决定再次增资青岛生产供应基地,累计总投资额达到7.5亿美元。”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表示,阿斯利康去年在青岛投资建设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施工许可,这样的效率绝无仅有,是公司持续增资的底气。

  “为什么沙特阿美频繁在中国投资?因为我们看好中国的长期增长潜力。”沙特阿美产品与客户常务副总裁亚瑟·穆夫提无比坚定地表示,沙特阿美持续加大力度投资中国,将与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等公司展开深度合作。此前,沙特阿美已与中国企业合作投资辽宁盘锦的精细化工项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也参与了位于天津的聚碳酸酯工厂建设。

  “我们将与青岛当地大学合作,还要加大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力度。”毕勤集团中国区CFO康爱丽告诉记者,毕勤来自意大利,从2002年开始在中国投资,选择青岛是因为家电等产业优势。“我们将在山东持续加大投入,把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阿尔斯通作为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之一,‌已深耕中国市场50多年,‌阿尔斯通中国区总裁耿明明确表态,反映出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和期待‌。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跨国公司领导人对中国的认可和赞赏。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7万家,同比增长14.2%,延续了去年以来外资企业数量较快增长的趋势。这充分印证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加码投资中国的行动。

  跨国公司在中国挣不挣钱?答案是肯定的。报告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的经济收益非常可观,且外资企业在华营业收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一直是跨国公司营收增长及利润的重要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2022年外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从23.7万亿元增长至27.8万亿元,年均增速4.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0%以上。

  根据华南美国商会《2024年华南地区经济情况特别报告》,88%的受访企业表示已在中国实现盈利,其中46%表示已实现盈利且达到预期,实现在华盈利的美资企业高达九成;60%尚未实现在华盈利的受访企业预计将在两年内实现盈利。总体而言,受访企业认为在中国能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率,八成受访企业表示2023年在华总体投资回报率为正值或较大正值,过半受访企业认为其在华总体投资回报率要高于全球总体投资回报率。

  众多欧洲、日本公司业绩也受益于中国市场。据美国贝恩战略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日本、欧美的200家大型跨国公司2022年的全球收入中,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约占15%,德国梅赛德斯—奔驰、日本资生堂等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高达22%至37%。

  据多家欧洲大型企业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亮点。法国欧莱雅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欧莱雅在北亚地区销售额同比下跌5.8%,但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增长5.4%。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23年度海外日资企业实况调查中国篇》显示,受访企业中盈利企业占比60.3%,关于今后两年业务开展方向,回答“扩大”的企业占比为27.7%。

  跨国公司在中国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报告指出,外资企业带动新兴制造业发展,促进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产业升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L、IBM、NOKIA等著名跨国公司大量外商来华投资IT制造业,助力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IT产业最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之一。同时,跨国公司为获得更高质量、更低成本以及更易获取的投入品,需要建立可靠的本土供应商、分销渠道和合作伙伴,因此对配套企业达到国际标准进行了大量投资,由此涌现出大批能生产出符合国际成本与质量标准产品的中国本土企业。

  报告分析,尽管2022年中国技术进口的合同金额同比下降,‌但其占中国技术进口合同总金额的比重仍高达66.8%,‌显示出其在全球技术进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202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持续扩大,‌达到4233.4亿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提升至37.3%,‌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了32.1%、‌12.2%的显著增长。

  事实上,相比其他企业,跨国公司更容易通过在中国市场应用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和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50187项和29944.7亿元。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69185项和38140.9亿元。

  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

  一大批外资研发中心快速成长,尤其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外资研发中心呈现加速聚集态势。以北京为例,截至2024年3月,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总数已达到107家。对跨国公司来说,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可以借助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和多样化的产业人才,是巩固自身业务、服务中国市场的需要,也是抓住中国创新潮流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区域投资方面,除了东部发达地区以外,跨国公司也看好中西部的增长潜力,持续增加中西部省份的投资。2023年,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等7个中西部省份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高于10%。从规模来看,四川作为西部代表性省份之一,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245.2亿元,总金额已经超过不少东部沿海省份。

  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全球产业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报告指出,‌中国对于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正在从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变,‌从低成本的生产基地转变为庞大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也在顺应这种变化进行调整,‌持续优化在华投资布局,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和挑战。

  “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发展聚焦的重点方向。”王磊告诉记者,阿斯利康‌将持续在青岛增资扩产,‌助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政府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与我们公司发展非常契合。”康爱丽表示,毕勤马上要推动的项目都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比如电子产业,比如汽车零部件领域等。韩国蓝星株式会社‌计划在青岛落户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引进核心设计研发人员,‌助力青岛低碳和零碳发展。

  本届峰会,‌多家跨国公司聚焦新质生产力并确定开展相关合作,其中山东与跨国公司121个外资项目和42个贸易项目达成合作,总投资和订单额分别达到129亿美元和404亿美元。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领域广泛,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现代金融、医养健康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另据报告数据统计,2024年1月至2月,中国高技术产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65家,同比增长32.2%,实际使用外资714.4亿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到33.2%,较2023年同期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2.7亿元,同比增长10.1%。这充分证明,外国投资者正在积极调整行业领域投资布局,与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趋势完全契合。

  报告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将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层面未来可能针对优先行业发展出台政策激励措施,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将为跨国公司在新技术、新产业方面创造良好的投资空间,对外资投资高科技和战略性产业带来新的合作机会。此外,跨国公司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拟进一步开放的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